理虧的時候該怎麼談判?

2022-09-15 11:18:22

文 by 劉必榮


上談判課時,最常被問到的是:如果我們是弱勢的一方,該怎麼談判?這次同學問到的是更尷尬的問題:如果我們理虧的話,該怎麼談判?

 

理虧?有人會想那就承認錯誤,道歉,補償或賠償就好了。誠實為上策,何需談判或強辯?

 

這個大原則是不錯,但要落地時就會發現不是那麼簡單。比如賠償,賠多少?如果對方獅子大開口,提出不成比例的要求呢?如果對方執意要對簿公堂,我們該怎麼說服他,談判的結果比上法院要好?或者是我們自己選擇不談判,直接法庭見?這時的考慮是什麼?如果媒體報導這個事件,我們該怎麼化危機為轉機?每一個細節都必須細細考慮。


 圖片來源:Pixabay


談判的四大元素:力、理、利、情。


如果我們理虧,那表示在「理」上面我們是輸的。但是對方跟我們還有別的業務往來,也就是在別的地方對我還有依賴,那在「力」的方面就不是全輸;如果我們能成功說服對方,跟我們和解所花費的精神與心力,遠遠少於對簿公堂所花費的心力。兩害相權取其輕,還是跟我們談比較好。這樣我們在「利」(跟我談判比不跟我談有利)上也就還有一點籌碼。

 

再來就是「情」了。如果我們態度誠懇,勇於負責,應該還可以爭取一點對方內部的同情。

 

我有一個學生是副總經理,跟我分享過一個案例:他底下一個年經的女業務,有一次跟客戶報價報得太高了。客戶非常不高興,拿著別家公司的相同產品問她:

 

「我問妳,妳們的產品跟他們的產品有什麼不同?為什麼我們是老客戶了,妳報的價格還比人家高這麼多?」

 

像這種情況,我們的標準因應方式,都是說競爭對手是低價搶單,我們們是正規的供貨商,價錢雖然可能貴一點,但是售後服務與各種維修保養,做的都比人家到位,這也是我們讓客戶放心的地方。可是如果產品性質讓你無法用這種方式四兩搏千斤,怎麼辦?我那個副總學生底下的菜鳥業務就是這樣,她報的價格可能真的是太高,讓她很難用標準答案去圓回來。

 

「後來她怎麼辦?」我問我學生。

 

「她當場就哭出來了。跟客戶說:我是第一天當業務,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報價。」

 

「後來呢?」我問。

 

「客戶看她哭得那麼慘,原諒她了,跟她說下次不能再這樣了。訂單最後還是下給了我們公司。」他笑著說。

 

可見女生的哭還是有用。但是我提醒我學生:「真正的原因是,應該還是你們擁有人家所想要的東西。這個東西可能是專利,你們服務人員的專業,或你所掌握的信息。」

 

在「情」的處理上,一定要跟對方保持接觸。對方盛怒之下,可能不願意見我們,但我們可以一次兩次的拜訪,用誠意打開他的大門。開門之後,他可能訂出一個數字,要我們表示誠意,但那個數字超出我們的底線。這時不是直接跟他說no,而是提出應對方法,告訴他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滿足他的要求,這對他可能更好。提出應對是談判的標準動作,一定要學會。

 

我們還要做好準備工作,看看類似的問題以前有沒有發生過,都是怎麼處理的。因為對方一定會拿這個做為先例,要求比照辦理。如果我們自己都沒注意到這個先例,人家提出質問時就尷尬了。


 圖片來源:Pixabay


理虧時先不慌張

盤點在談判過中用哪些元素可使得上勁


力、理、利、情,四個元素盤點一下,看可以從哪邊使得上勁。在這個過程中,講話的技巧也要留意。美國人在講到危機溝通時特別提醒,處理危機時盡量用「我們感到很遺憾(regret)發生這樣的情況」,而不是「我們感到很抱歉(sorry)。」因為一旦說了sorry,表示我們承認了錯誤,對方法律上的追擊就會如影隨形跟著來了,後面的談判就已經輸了一著了。但我覺得應該要看情況,有時對方等的就是這句sorry,結果我們遲遲說不出口,情況可能會更難收拾。所以要看文化背景不同,以及事件的大小,決定我們反應的方式。

 

還有,如果除了這件理虧的事之外,我們也有好消息告訴他。這時一定要先講好消息,這樣對方心情上有了保護之後,我們再講出壞消息,他比較承受得了。如果我們先講壞消息,讓他像摔在地下一樣一下摔碎了,這時再想用好消息把他一片片黏回來,就很困難了。

 

理虧時候的談判有時不是談判,而是危機處理


這時還必須注意有沒有觀眾,包括媒體會怎麼報導,網民會怎麼以訛傳訛,都必須有專人對外發言。發言的有幾個原則要注意:

 

第一,要表示我們全力在處理善後,而且留下一個外界要詢問詳情時,找得到人的電話號碼。

 

第二,顯示我們的決心,表示類似狀況以後絕對不會發生。

 

第三,如果事情很大,最高的領導一定要出來講話,並且讓領導自己的行為成為媒體報導的焦點。因為我們通常關心的是「人」的故事,不是「事」。所以用「人」來主導媒體的報導,而不要讓媒體在「事」上面大作文章,才不會在危機處理的過程中落入被動。




YOTTA For Business 企業最佳的企訓夥伴,提供優質影音、文章內容,培育多元潛力人才



本文轉載自 劉必榮-YOTTA 講師專欄,原文刊載於此,請勿任意轉載。

Powered by Froala Editor